【信息摘要】
尽管预制泵站采用集成化设计与地埋式安装大幅缩减了土建工程量,但其基础施工质量仍是确保设备稳定运行的关键。本文结合工程实践经验,从基坑处理、基础浇筑到回填作业等关键环节,梳理出12项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施工控制要点。
一、基坑开挖与支护规范
1. 地质适配方案制定
施工前需进行专项地质勘探,根据黏土、砂土或岩层等不同地质特性,选择钢板桩支护、混凝土护壁或放坡开挖等差异化支护方案。某沿海项目因忽视流沙层地质特征,曾出现支护失效案例。
2. 动态排水保障
基坑内需设置环形排水沟与集水井,配备双电源自动启停排水系统。对于地下水位高于基底1.5m的项目,建议采用轻型井点降水工艺,确保施工期间基底干燥。
二、基础浇筑关键控制
3. 三级混凝土浇筑体系
采用"垫层-承台-锚固"分层浇筑工艺:首层100mm厚C15素混凝土垫层找平,二次浇筑C30钢筋混凝土承台(含预埋锚固件),终凝后实施锚固区增强浇筑。
4. 定位精度管理
基础中心线偏差需控制在±5mm内,预埋件标高误差不超过±3mm。某污水处理厂项目采用全站仪实时监测,实现安装定位一次合格率100%。
三、罐体安装协同作业
5. 吊装作业协同
200吨级以上吊车作业半径内严禁交叉施工,采用四点吊装法配合激光对中仪定位。安装后立即用斜撑固定,待垂直度调整至≤1/1000后实施二次灌浆。
四、回填作业技术标准
6. 分层回填工艺
实施"三阶段回填法":底部500mm采用级配砂石,每层虚铺≤300mm,平板夯夯实;中部回填土含水率控制在12-15%,冲击夯作业;顶层300mm混凝土硬化层需设置双向配筋。
五、特殊工况应对措施
7. 高水位区处理
在地下水位较高区域,建议采用"反压回填"工艺:先回填至地下水位线以上500mm,再降水至设计标高继续施工,避免浮力破坏。
8. 冻土区施工要点
冻土深度超1m地区,基础底部换填300mm厚砂砾层,侧壁铺设50mmXPS保温板,防止冻胀破坏。
六、全过程质量监控
9. 建立四级验收制度
设置基坑验槽、基础验收、安装验收、回填验收四个关键控制点,留存影像资料及检测报告。重点监测项目包括地基承载力(≥150kPa)、回填密实度(环刀法检测≥90%)等核心指标。
预制泵站土建施工需把握"地质适配、精准定位、协同作业、过程受控"四大原则。某市政项目通过严格执行上述标准,较传统施工缩短工期40%,降低返工率达75%,充分验证了标准化施工流程的有效性。建议施工单位建立专项施工工法,确保每个环节的可追溯性。